首页 > 正文
董继平:用心感知世界 将黑暗变成光明

  近日,知名诗人、作家董继平携译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做客上海闵行莘庄和大星文化举办的作家榜签售会。笔者有幸专访到董继平,探讨他在翻译海伦·凯勒的作品中获得的启发,以及如何用心感知更大的世界。

  用心灵去“看见”,用热爱去“听见”

  董继平有很多闪光点:1991年国际加拿大研究奖得主,1993年荣获美国“艾奥瓦大学荣誉作家”称号,两届诺贝尔奖作品译者、四届普利策奖作品译者,翻译过数十种外国诗集和散文集。获得这些成就得益于董继平在翻译工作中有一条原则:只接受那些真正打动他自己内心的作品。他曾误以为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只是一位盲人,直至了解到她同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这个发现引发了他的深刻兴趣,他决定通过翻译海伦·凯勒的作品来探究她是如何在双重残疾的困境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以期启发更多人。

  在采访中,董继平分享了他对海伦·凯勒生活的理解。他指出,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够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首要原因是她拥有强烈的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他认为,这种渴望是激发人内在主动性的关键,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家庭教师安妮·萨利文的帮助,海伦·凯勒经过艰苦的特殊训练,学会了通过触摸和感觉来探索世界,特别是通过触摸萨利文老师的嘴唇和喉咙震颤,她学会了说话。而这种完全依靠触觉的学习方法是极具挑战性的。

  海伦·凯勒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董继平提到,海伦·凯勒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珍惜自身的健康,因为大部分人都拥有健全的感官,能够用五官感知世界。他呼吁我们要用心灵去“看见”那些眼睛无法看到的事物,用热爱去“听见”那些耳朵无法听到的声音,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此外,董继平还分享了海伦·凯勒的用心“看见”和“听见”世界的方法。海伦·凯勒通过阅读、旅行、学习和想象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她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人,热衷于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她也热衷于参观剧院,欣赏各种演出,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海伦·凯勒的旅行精神也为她的成长积累了机会,她走遍世界各地,结识名人,与他们分享观点和见解。她热爱大自然,总是能够在自然界中找到美的存在。对她来说,花鸟是快乐的同伴,而世间万物都是她的老师,给她以启迪。

  董继平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他鼓励小读者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了挫折,要像海伦·凯勒一样,将黑暗变成光明,将挫折变成成长的契机。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

  “儿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是塑造孩子未来的重要环节。”董继平表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孩子们积极感知世界,发展创造力,培养同理心。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潜力,应该用心去了解他们,不将成人思维强加于他们。他提到,观察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要用心感知事物,不仅仅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大脑去观察,观察到眼睛无法察觉的方面。

  董继平以身旁的一株散尾葵为例,强调了观察的多面性,从而避免写出陈词滥调。他说,观察不一定要局限于正面,就像写作一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从侧面,甚至是背面进入,比如写散尾葵的枯萎,就像钻石的很多切割面,这样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和视角。他指出,即使是生活中看似枯萎的一面,也有其美丽之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就能发现。

  董继平还分享了对儿童创造力的见解。“孩子天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写作。”他谈到了一位朋友的儿子,七八岁时和父亲一同等候公共汽车。第一辆公交车来了,车上满载着乘客,但未停下,仅是一声呼啸而过;第二辆公交车同样情景,挤满了人,也是飞驰而去。“第三辆车来了,车上没人,但同样没有停下,也是飞驰而去。”董继平笑着说。当他询问那位小朋友,他怎么看待第三辆车时,孩子的回答令人叹为观止。孩子说:这辆公共汽车上挤满了看不见的人。“这就是孩子天生的想象力。”

  董继平认为,有时候,成年人未能足够关注并理解孩子的想象力,而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诗人和幻想家。

  “避免限制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方法是寓教于乐。”董继平建议,家长应该注重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并避免限制孩子的天性。有时候,家长可能会因为过于严格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这是不可取的。

  董继平指出,儿童本来就喜欢玩乐,而玩耍本质上是在学习。他以非洲草原上的小狮子为例:“它们的嬉闹实际上是在模拟如何保护自己和狩猎。同样,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打闹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董继平鼓励教育者要关注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因为儿童的无限想象力,正是未来文学的源泉。

编辑: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