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样本 重庆理工大学首届“重理·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12月25日,由重庆理工大学主办、重庆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承办,重庆三峡银行巴南支行协办的首届“重理•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进一步激发了重庆理工大学师生创新潜力,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搭建了师生产教融合创新合作平台,深入推动了师生共创“科技创新专业化、科技创业价值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重庆理工大学举行首届“重理·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

  排位赛“巅峰对决” 同台竞技争头筹

  首届“重理•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从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142个师生共创项目报名参赛。通过项目计划书初审、复赛培训、复赛路演、创业训练营等多个环节,层层选拔,最终有15个项目晋级排位赛。晋级项目内容多元,涵盖科技、文化、医疗、先进制造、互联网等领域。

  据了解,排位赛采取“6+4”的路演方式,师生共同上台路演答辩、评委团现场评分。重庆惠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朋、中关村智酷重庆总经理陶姗姗、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行政经理葛德仁、重庆启点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玉婵等5位风险投资专家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在现场提出专业问题,抛砖引玉,为参赛项目选手提供了更多项目思考方向。排位赛比拼,既是一场师生共创创新创业的盛会,也是一场“面对面”探讨创新创业思维的对接大会。

  项目路演。

  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杜惠平(左一)为金奖项目颁奖。

  大赛历时3小时,最终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新型补锂水性硅碳负极粘结剂——为锂加油”项目获金奖;车辆工程学院的“碳道-新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文物本体信息光纤智能感知行业领军者”项目获银奖;化学化工学院的“非‘泥’膜术-极端环境废水无泥处理菌膜技术的开拓者”“士继甄选—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环保药剂与服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CS4C点亮未来——计算机科创教育品牌项目”、机械工程学院“复健柔性下肢外骨骼”4个项目获铜奖;“茂侨科技-工程集料智能检测领航员”等8个项目获优胜奖。经现场所有参会人员共同投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文物本体信息光纤智能感知行业领军者”项目获评“最受欢迎奖”。

 系列活动常态化 树“重理·创”品牌

  首届“重理·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是重庆理工大学推进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导的重要系列活动初始,也是树立“重理·创”品牌的重要举措。

  大赛期间举办了项目计划书撰写主题沙龙活动,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如何写好创业计划书》为主题的授课。11月底,学校开设创业训练营,内容包括主题授课、导师一对一辅导、学校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讲解、师生企业参观走访、与创业校友面对面座谈等,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深度孵化指导。

  创业训练营开营仪式。

  重庆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理•创”系列主题活动是学校策划打造的挖掘潜力、培育成果、转化服务的常态化活动。“一周一路演、一月一沙龙、一季一对接、一年一大赛”是活动宗旨,即一周邀请创业导师对一个项目进行专项指导;一月举办一次主题沙龙,针对创业项目关心的问题邀请专家来交流分享;一季一对接是开展的投融资对接会和技术对接会,帮助创业项目找到资源;一年一大赛既是一场项目创业创新竞赛,更是一个融合育人的课堂和成果转化的会场。

  建立“五个维度”机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理工大学学科齐全、融合交叉、人才汇聚、产教融合,建立“五个维度”机制,促进师生项目科技成果转化。

  “五个维度”机制包括:建立“三级联动”的运行体制,实现学校成果转化体系的全程畅通;构建“1+2+N”的制度体系,打破了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管理障碍;畅通“全链条”技术创新链,推动成果从研向产;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链,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与市场化;打造“全生命”周期孵化链。

  重庆理工大学通过以上方式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堵点”,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也让更多师生共创创新创业成果从“书架”走上“展架”,同时还培育了师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培养多元化思维方式和综合素养,增强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提高了创新人才的成果转化能力。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