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加速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重庆果园港,装载着集装箱的货船驶离码头。(摄于2024年2月18日)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大漠戈壁、雪域高原、江河奔流,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份,生产总值占全国21.5%,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级台阶,占西部地区11.2%,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正抢抓历史机遇,加速打造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笔记本电脑产量全球第一

  汽车产量全国第二

  特色优势产业成型起势

  4月20日,在位于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上千台智能化设备满负荷运转,超3000台机器人高效协同作业,最快30秒可以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在赛力斯等龙头企业带动下,2023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汽车总产量达到232万辆,时隔7年重回全国第二的位置。

  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只是重庆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以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加快集聚。如今,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笔电制造基地,建成西部地区产业链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居西部第二,法人保险、外资银行和“A+H”股上市银行数量居西部第一,消费金融公司规模、网络小贷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重庆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比如,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形成以重庆为核心、成渝联动、辐射西部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网络,覆盖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10省区市,累计注册量超过287亿,接入企业超过2万家,加速培育与构建西部标识新生态,赋能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

  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高水平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境内的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达180多公里。大昌湖,是巫山重要的生态湖泊之一。

  过去,大昌湖水体黑臭、垃圾漂浮。如今,这里水清岸绿、百鸟翩飞,以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1000多公顷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

  像大昌湖的蝶变一样,重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个案还有很多。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数据为证:截至2023年,重庆建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2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居全国第一,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重庆还率先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上线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碳惠通”。

  在夯实巴渝大地绿色本底的同时,近年来,重庆还不断创新突破、强化合作,助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

  比如,为了破解西部地区跨省市转移危险废物这一环保难题,重庆携手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机制。此后,“白名单”从川渝扩大到滇黔川渝湘豫等6省市,为全国探索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制度提供了示范。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全国第一

  外贸进出口总额西部第二

  以大开放加速促进大开发

  3月29日,一列中欧班列(成渝)从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发出,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部件、日用百货等货物,驶向1万余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十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在杜伊斯堡港火车站台,见证了一列同样从重庆始发的“渝新欧”列车。

  从“渝新欧”到中欧班列(成渝),十年间,这队驰骋欧亚大陆的“钢铁骆驼”重塑了重庆对外开放新格局。

  截至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超100个城市站点,累计开行量超过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均居全国第一。

  作为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地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重庆肩负着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任,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数据更显说服力:2023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37.4亿元、位列西部第二,笔记本电脑、燃油摩托车出口值均居全国第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11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400万人次,形成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空中走廊;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累计落地合作项目达539个、总金额超560亿美元。

  当前,重庆正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放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今年一季度,广西对越南进出口规模超700亿元,创历史新高;贵州茶叶等西部地区特色产品正在成为当地外贸新增长点;“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东南亚市场拓展步伐不断加快,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沿线“13+2”省区市共建新格局,通道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成功开行中老泰国际铁路测试班列,全年运输箱量达17.8万箱。

  高速公路密度西部第一

  页岩气产量全国第二

  重点资源保障能力加速提升

  4月2日,涪陵页岩气田传来好消息,今年一季度,涪陵页岩气田产气18.19亿立方米、销售17.45亿立方米,实现产销“开门红”。

  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突破47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为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洁净能源。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西部大开发的一篇大文章。

  近年来,重庆按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快进键”,持续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和中国“气大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产量达169亿立方米,建成输气干线管道里程近6000公里,川渝、渝鄂电网输电通道综合输送能力达750万千瓦,川渝能源设施互济互保能力稳步提升。

  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重庆正加速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构建联动成渝、横贯西部的交通大动脉。

  4月18日,渝昆高铁引入重庆西站工程第二阶段任务完成。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起自重庆西站,连通四川、贵州和云南,是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地区的关键一环。

  瞄准打造全国交通第四极目标,当前,重庆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密度西部第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开通538公里、西部第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密度西部第一。重庆四通八达、不断延伸的“筋骨脉络”正重塑中国西部交通版图。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西部第二

  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80%

  探路城乡融合成果丰硕

  毗邻大学城和缙云山的沙坪坝区三河村,被称为嵌在城市中的乡村。

  依托一条全长9.8公里的最美农村公路——盐堰路,该村已从曾经的“空壳村”发展到如今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村落”,吸引了40余个项目入驻,2023年实现乡村游35万人次、营收1.2亿元,成为重庆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是西部大开发的题中之义。

  对于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而言,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新路径,不仅将有效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对西部地区深化城乡融合也具有样板意义。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多项指标保持西部前列。其中,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13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5元,位列西部第二;10所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西部第一。

  同时,通过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重庆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80%,全市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79万人左右,脱贫人口就业率居全国前列。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