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重庆7月12日电(邵以南)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11日在重庆市梁平区启幕。在调研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结合此前调研,为低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梁平抓住低空经济发展风口,着力打造“西部低空之城”,吸引到40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经营主体落户,无人机保有量居全市第一,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创新综合体成势见效;从短途通航、低空物流、城市治理,到农业无人机植保、应急救援、飞行驾驶培训、动力滑翔伞体验、航空旅拍等,低空经济业态不断“上新”。
占地2000多亩的梁平机场,拥有一条2400多米长的跑道,是重庆最长的军民融合通用机场跑道,具有超过6000平方公里的通航空域资源,全年可飞行天数超300天。
“从硬件看,梁平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先天优势,但不能光守着一座机场搞‘单兵突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刘大响说,随着低空空域限制逐步放开,低空航空器飞行密度增加,各种异构航空器飞行耦合带来频谱、空域资源管理等难题,这是各地发展低空经济面临的共性问题。
刘大响欣喜地看到,作为重庆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之一的梁平,聚焦建设“西部一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飞行复杂空域创新研发基地”,持续夯实低空经济发展的软硬件设施。特别是去年10月,当地与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合作,挂牌组建西部低空之城空域实验室,通过强化应用研究,推进绘制空域三维实景、设计飞行时空廊道、打造空域ai大模型等,助力实现全天候、全空域、满负荷飞行运营的“数字空管”。
低空经济要“飞得稳”“飞得长远”,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支撑。“当前的梁平,肩负着重庆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低空装备产业发展试点区、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区建设的使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研究员陈忠贵建议,梁平要注重对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低空经济高关联度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完善“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低空产业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适航认证、试验试飞的完整创新闭环。
“发展低空经济,安全为基、创新为核、耐心为要。”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认为,航空产业投入大、盈利周期相对长,对于方兴未艾的低空经济而言,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运营服务,企业要持有长远眼光,通过锤炼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梁平区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措施,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并设立1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支持重大项目与科技创新,着力做好“企业想不到、想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不宜做”的事,让当地成为低空经济的创新高地、投资洼地。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梁平落户西部制造基地,还将打造低空数字经济应用示范。“我们已经收集了梁平低空城市管理应用场景10大类68项具体需求清单,配合梁平进一步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该公司创始人任斌表示。
低空经济当前正处于发展窗口期,在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成果丰硕,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华网总裁、新华网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申江婴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博览会的举办,搭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层次产业交流协作平台、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交流协作平台、企业家交流协作平台。
“发展低空经济,梁平有先机、有空间、有场景。”梁平区委书记周恩海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设施、技术、人才、安全等全方位的加持。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落户梁平,将助推梁平更好地聚集产业资源,聚力打响“西部低空之城”名片,在低空经济先行先试中展现梁平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