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唐涛,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曾获重庆市语文优质课、班会课大赛一等奖;铜梁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铜梁区“新时代好老师”,教龄9年。
【师者对话】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因材施教”方面,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如何帮助不同特质的学生成长?
每个孩子都像不一样的种子,有的爱往阳光里钻,有的得慢慢等它冒芽,没法用一套标准去衡量。在我担任班主任的9年中,有两个孩子的事,现在想起来依旧深有感触。
第一个是小芮(化名)。我是初二接任做她的班主任,据了解,初一的时候小芮成绩一直跟不上,更让人揪心的是,还被诊断出抑郁,经常晚上在寝室里哭。我尝试与小芮沟通交流,但她并不愿意敞开心扉。后来我才知道,这孩子特别喜欢花样滑冰,床头贴的全是滑冰明星的海报。
我本身教语文,就试着从她的爱好入手——上课讲散文的时候,会特意提一句“就像某滑冰明星在冰上旋转那样,好的文字也有自己的节奏”,当时我看她眼中开始有了光芒;后来运动会、艺术节,我知道她曾学过拉丁,特意跟她商量:“咱们学区的开幕式表演,能不能请你带几个同学排个滑冰相关的小节目?不用真上冰,用舞蹈动作还原也行。”她一开始犹豫,架不住我跟同学们鼓励,最后真的站上了台。表演完那天,她第一次主动跟我说“老师,好多同学夸我呢”。从那以后,她眼里慢慢有了光,上课愿意抬头了,整个人变得积极阳光。
还有个孩子叫小晨(化名),成绩中上,但特别爱打篮球,一到课间就抱着球往操场跑,有时候甚至会因为练球耽误点功课。
有一次她跟我说想走篮球专业的路,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太贪心了,又想打球又想学习好”。我跟她说“贪心不是坏事,只要你能平衡好”。
随后,我跟科任老师沟通,帮把她薄弱的科目列出来,每天挤出四十分钟补短板——比如数学老师帮她整理错题,我帮她梳理语文古诗文;她要去参加篮球训练,我就跟她约定“训练前把作业写完,训练完要是累了,第二天可以晚半小时交语文作业,但不能漏”。
后来她不仅成绩没掉,还入选了中国初中篮球队选拔集训冬令营,并凭着篮球特长和综合素质,评上了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
所以,说到底,“因材施教”就是多花点时间观察孩子,发现他们喜欢什么、怕什么、想要什么,然后顺着他们的特质推一把,让他们被看见,帮他们把光亮出来,让他们能按自己的节奏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