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闪耀时|夏大胜:以教共体改革微光照亮铜梁教育均衡之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09 12:04:11
来源:铜梁区教委

师者·闪耀时|夏大胜:以教共体改革微光照亮铜梁教育均衡之路

字体:

  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夏大胜,重庆市铜梁区虎峰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铜梁区骨干书记校长,铜梁区优秀教育人才,教育部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教育部领军教师培养对象、铜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师者对话】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你带领团队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望着孩子们在操场奔跑的身影,我时常思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和我的团队扎根铜梁农村教育一线,以虎峰小学教共体改革为突破口,用创新与坚守书写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动人篇章。

  曾几何时,铜梁农村教育深陷“小规模办学”的困境。城镇化浪潮与出生人口变化叠加,让100人以下的“小微校”逐年增多。从编制来看,这些学校教师编制配备总量是充足的,但在学科结构上,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缺,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最为缺乏。就像我们虎峰教共体的天锡小学,最艰难时,全校仅有58名学生,英语老师“一人难求”,体育课常由语文老师代上,社团活动、科技活动……这些孩子们都鲜少接触。看着农村学校孩子们渴望优质教育的眼神,我深知,打破困境,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状况结构性短缺矛盾、推动教育均衡已刻不容缓。

  2024年8月,在铜梁区教委的统筹规划下,我们主动扛起了改革试点的旗帜,牵头组建了以虎峰小学为总校,青符、回龙、天锡、西泉四所小学为分校的融合型教共体。我们深知,改革不能“拍脑袋”,必须锚定核心问题——于是,我们创建了“三维度六统一”体系模式:以“师资统筹、资源整合、质量创优”为目标,通过“管理、师资、财务、资源、教学、考核”六个统一,把分散的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起“激活教师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育人质量”的闭环。

  在我看来,资源整合、质量创优的关键点在于师资统筹。师资是教育均衡的“生命线”。我们大胆打破了“教师归学校所有”的壁垒,推出了“定岗竞聘+走教破缺+统筹增效”机制,打破“学校所有制”壁垒,建立师资“竞争上岗”机制,让师资能按“需求清单”进行动态调配。在师资培养上,我们重点关注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分层赋能教师成长。我们实行教师“三维度”流动机制:让骨干教师“下沉式”支援,即总校骨干教师带着优质课例到分校任教;让青年教师“跟岗式”培养,即分校青年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在名师指导下快速成长;让紧缺学科“走教式”共享,即英语、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各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齐、上好每一门课。为了让师资流动更有序,我牵头制定了《“三阶六步”师资调配办法》,从岗位申报到统筹兜底,每一步都紧扣“按需调配”,推动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实现了优质师资从“单点发光”到“全域赋能”的跨越。

  如今,虎峰小学教共体的改革成效已逐步显现。五所学校的教师在跨校交流中不断反思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在各类活动竞赛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在实现教育均衡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担当。从推动铜梁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破冰者”,到用创建优质均衡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播种人”,我们的故事里藏着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底色。我始终希望,能用这份创新与坚守,继续书写推动教育公平的动人篇章,践行真正的教育家精神。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