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闪耀时|何娟:以历史为媒 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0 17:25:11
来源:渝南田家炳中学校

师者·闪耀时|何娟:以历史为媒 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字体:

 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何娟,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校副校长、高中历史教师,巴南区历史学科带头人、重庆市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评审专家。从教以来,秉持“教有思想、教有深度”的理念,深耕历史教学与教育管理双领域。

 【师者对话】

  “教育家精神”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你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学?请结合学科特点或育人案例说明。

  作为一名深耕高中历史教学14年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家国情怀不是课本里的抽象概念,而是藏在历史故事里、课堂实践中,更刻在教育者的责任担当里。从重庆市实验中学到渝南田家炳中学,我始终以历史学科为纽带,用“校史+实践”的双轨模式,让“心有大我”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

  在重庆市实验中学任教时,百年校史中的革命校友是我最珍贵的“教学素材”。讲《辛亥革命》章节,我会带学生翻阅校史档案,讲述老校长朱必谦“斩关落锁迎义军”的故事;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会逐字逐句解读校友何敬平在狱中写下的《把牢底坐穿》,当读到“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时,教室里的静默与学生眼中的泪光,让我明白:先烈故事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唤醒家国意识。

  来到渝南田家炳中学后,田家炳“卖楼兴学、爱国兴教”的精神成了新的教学锚点。讲“现代中国教育发展”时,我会指着校园里田家炳的铜像,告诉学生:“炳公住着出租屋、穿布鞋,却捐出80%家产资助千所学校,这就是‘教育报国’的模样。”结合学校体教融合成果,我还会分享冯凯、刘碧玲在亚洲(U18)少年田径锦标赛摘金夺银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运动员日复一日的坚持,如何传承‘自强不息’的家国精神”。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我将这份情怀延伸到党课宣讲中,设计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专题党课,以“信仰的力量”为主线,在全区教育系统党史宣讲活动中展示。有学生课后说:“老师,原来‘坚持’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我也要成为有担当的人。”

  这让我更加笃定:家国情怀的传递,既要用历史讲好“过去的故事”,也要用行动做好“当下的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读懂“至诚报国”的真谛。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