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唐红莉,重庆市大足城南东序小学教师,教龄13年,担任班主任,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城南教育集团“优秀教师”、“爱岗敬业先进个人”、区级“教学能手”、“安全先进个人”等称号。
【师者对话】
从教以来,有哪些瞬间让你深刻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请讲述你的教育故事。
去年夏天,窗外蝉鸣正烈,我的手机屏幕也不断弹出一条又一条消息——第一届学生发来的高考喜讯。那一刻,窗外的蝉鸣、手机里的好消息,和我记忆中他们刚入学上一年级时的模样重叠在一起,时光好像突然有了温度。
那时我刚从师范毕业,带着几分青涩接手了住读班,班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还有几名月假生,有个孩子一学期才回一次家。周日返校,教室总是被哭声包围。我一边抱着这个,一边哄着那个,用故事、用陪伴,慢慢成为他们愿意依赖的人。渐渐地,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周末,我常带着留校的孩子去爬山、包饺子,只盼能多给他们些温暖,看着他们脸上沾着面粉笑成“小花猫”,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具体而珍贵。
在这些日常相处中,一些小事尤其让我感动。记得有一次批作业时,红笔没墨水了,被孩子们看在眼里。第二天,好几个孩子就把红笔递到我手里,有的笔杆还画着可爱图案,那些稚嫩的笔迹,我至今难忘;有一次月假生小杰突发紫癜,家长无法及时赶到,于是我背着她在医院跑上跑下做检查,她趴在我背上小声问“老师累不累”,那一刻我鼻子一酸,所有疲惫都被温暖融化。
正是这些点滴温暖,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
现在我任教的班上有个孩子,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成为常态。偶然的一天,我发现他坐得特别端正,便立即表扬了他。令人欣喜的是,整节课他都听得很认真,还举手发言。从此,每节数学课他都积极回答问题,哪怕答错,我也始终鼓励他,帮他建立信心。
从教这些年,我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每个孩子都放在心上,陪他们哭,陪他们笑,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手,在他们进步的时候多夸一句。看着那些曾经哭鼻子的小不点,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少年,看着曾经不爱学习的孩子,变得主动又自信,看着他们记得我的好,在人生重要的时刻跟我分享喜悦——这些瞬间像太阳,照亮了我的职业路。
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从不在轰轰烈烈的成就里,而在这些藏在时光里的小事中——是孩子递来的一支红笔,是背后传来的一句关心,是从低头沉默到主动举手的转变,是多年后他们还记得“谢谢老师”……用一点温暖播种,等一颗种子发芽,看一朵小花绽放,这便是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