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向东兰,二级教师,重庆市渝北区立人小学校语文教师,从教8年。渝北区十佳大队辅导员、优秀大队辅导员。
【师者对话】
教育如何为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等群体点亮一盏温暖的灯?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佳欣(化名)的影子,他是从我的班上毕业的一个孩子,也是一名特殊的儿童,学习和做事总比别的孩子慢一些。
对于佳欣这样的孩子,我认为真正的关爱不是过度保护或区别对待,而是让他真正融入集体,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需要、被尊重。而我的方法很简单——任何班级活动,都一定有他的位置。
运动会入场,我让他举着班牌走在最前面;艺术节表演,也安排一个简单的动作让他参与。我会刻意交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帮忙发本子、提醒同学擦黑板,让他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我希望通过这些细微的安排,让全班同学都习惯他的存在,看到他、接纳他,形成一个“我们是一个整体”的班级氛围。
最让我触动的是一次防震演练。警报响起,孩子们迅速疏散到操场。集合清点人数时,班长第一时间就喊:“老师,佳欣不见了!”孩子们立刻着急起来,纷纷回想:“他刚才好像去厕所了!”
那一刻,我的担心瞬间被欣慰替代,孩子们没有觉得“佳欣掉队很正常”,而是立刻意识到“我们班少了一个人”。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心里。我赶紧找回佳欣,拉着他回到了队伍。
事后,我特别表扬了同学们。我说:“这就是我们班的班风,一家人就是要互相看着,一个都不能丢下。”
类似的感动瞬间在我的班上常有发生,孩子们的举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对于佳欣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营造一个温暖、安全、被尊重的成长氛围。而对其他孩子来说,学会平等、关爱与责任,是同样珍贵的成长。这是一种双向的滋养,而我要做的,就是一直把他和整个班级都“放在心上”。
我一直坚信,教育是温暖的陪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希望能以自己平凡的坚守,把爱心和陪伴给予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阳光下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