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杨小娟,一级教师,重庆市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师,从教15年。
【师者对话】
面对特殊儿童,你如何通过教育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与支持?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星星,那特教人就是永恒的守护者,确保每一颗都不被乌云遮蔽,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我,作为一名“星星的守护者”,一直以来便坚信“当真正看见一个孩子时,就能看见他独一无二的光芒。”
初为人师,我带的班级里面全是听障孩子,为了能更好走进他们,我当起“寄宿生”,同孩子们一块学习、吃饭、玩游戏,用他们独特的语言方式交流着,既成为了他们的老师,更像大姐姐一样陪伴呵护着他们。
平淡的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小插曲”。记得有一次晨会课时,班里一个孩子发现水彩笔不见了,经检查发现是另一位同学觉得喜欢就拿了藏在自己的柜子里,因认知缺陷并未清晰意识到“偷”和“拿”的区别。另外,在一次外出协助派出所办理听障人士案件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位听障人士因为文化程度很低被引诱参与扒窃。这些“插曲”让我深刻意识到认知理解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为了预防孩子们“走上歪路”,我成为一名“搭桥人”,通过文字和手语搭建起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他们不仅学会手语沟通,还学会阅读和书面语表达。
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那些我们看似简单的语句,对于靠视觉认知的听障孩子来说却要通过反复练习、纠正才得以通顺,于是我不厌其烦,每天坚持带学生阅读、看新闻,进行书写练习,这一坚持就是13年。其间,我顺利帮助一批批听障学生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此外,我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兼任重庆电视台第一眼新闻手语主播,想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让听障人士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我又接手了新的班级,班上除了孤独症孩子外,还包括一些唐氏综合征的特殊孩子,我将和同行的特教人不断迎接挑战,一起用专业而有温度的支持守护在这群特殊孩子身边,让这一颗颗特殊的“星星”被照亮,最终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