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罗晓,潼南区人民小学校英语教师,区级骨干教师。两次获区“小学教育学科教学先进个人”,获第二届重庆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
【师者对话】
“教育家精神”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你是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学?请结合学科特点或育人案例说明。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会从“语言工具”和“文化传递”两个角度,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教“Family家庭”时,我不只讲家庭成员,更会带学生用英语说“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的月亮、“Spring Festival春节”的团圆,还让他们画家庭过年场景并用简单英语描述;这样能让孩子在学语言时,自然感受到中国文化和国家的温暖,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借词汇句型传递家国担当。例如我在教“protect”“save”等词时,会设计“Protect environment保护环境”“Save energy节约能源”的小对话,让学生分组模拟“如何用行动守护身边的自然”;通过这样的实践,孩子能明白英语不只是考试工具,更是未来为国家、为社会做事的“小桥梁”,悄悄树立“用所学服务家国”的意识。
在跨文化对比中厚植家国情怀。比如教“park公园”时,会延伸到“中国的公园不仅美,还免费向大家开放,这是国家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比如在教《In a nature park》这一节词汇课时,我会先带着学生认识lake、river、forest等跟自然公园相关的词汇,通过情景模拟“参观自然公园”打好语言基础。之后,我会特意引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告诉学生这是古人向往的“理想自然公园”,背后藏着战乱年代人们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对比:陶渊明笔下的自然公园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他想象出来的,但是,现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真实、美丽的自然公园,这正是国家守护生态的成果。这样既落实了学科知识,也让“爱祖国、护家园”的种子悄悄在孩子心里扎根,这就是我眼中“心有大我”,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学的教学实践。
这些措施看似细微,却能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变成孩子能理解、能参与的小事。长期下来,不仅能帮他们学好英语,更能让家国情怀在日常学习中慢慢扎根,长大后愿意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