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唐苹,重庆市潼南区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桂林片区“优秀教师”,教龄10年。
【师者对话】
面对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等群体,你如何通过教育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与支持?
在特殊教育领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需要我们以专业与耐心为其点亮成长的道路。
我校作为潼南区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承载着基础教学任务,更致力于为这些“折翼天使”搭建融入社会的阶梯。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占比近六成,这种双重特殊性使得教育过程既需要补偿认知缺陷,又要弥补情感缺失。
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对象,我校提出培养“四好”学生(好帮手、好公民、好家人、好照顾)、五育育人,通过“一人一案”的精准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例如学生瑞瑞(化名),唐氏综合征男孩,性格开朗又敏感。还记得他刚来学校时,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语音不清地说“嗨,老师”,我们都笑说他是个“潮孩儿”。
瑞瑞的学习能力很不错,但发音不清,口齿含糊。为帮助他发音,我们经常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语言训练。从拉起他的手放在我的嘴边感受口腔送气的力度,到将手指放在脸颊或脖子上感受口腔发音的部位和声音的振动,甚至还互相抹口红,将唇印在纸上,进而让他练习唇部运动。
制定个性化方案时,我不仅关注其学业进步,身心康复,更将生活技能培养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情景模拟、任务分解等教学方法,瑞瑞逐渐掌握了独立完成家务、烹饪简单餐食等实用技能,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能力很快转化为家庭贡献——他主动分担家务,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里的农活。
更难得的是,瑞瑞在体育赛事中展现出超乎预期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日复一日的轮滑训练,2024年9月,他在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前三的优异成绩,真正实现了从“好帮手”到“好公民”的成长蜕变。这充分证明,当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时,特殊儿童也能够绽放独特光彩。
每个特殊儿童都是待放的花朵,我将持续以“四好五育”为引领,用专业与温情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在精准教育中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会感恩、能自理、有尊严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