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闪耀时|谭倩:“青熟”教师三次“视角转换”的成长分享-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1 13:04:56
来源:渝北区教委

师者·闪耀时|谭倩:“青熟”教师三次“视角转换”的成长分享

字体:

  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谭倩,二级教师,重庆市渝北区两路幼儿园科研处主任,从教5年。

  【师者对话】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教育热情?

  我从2020年研究生毕业以来便踏上幼教工作岗位,作为一名从教五年,同时肩负一线教学和教科研任务的“青熟”教师,我非常理解青年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时的忐忑与困惑。

  克服职业倦怠、保持热情,我的体会是要完成三次“视角转换”。

  从“事务工作者”变成“儿童研究者”。刚工作时,各项教学事务让我深入熟悉各类流程,并从中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意识。我坚持每天观察一个孩子十分钟:班上的磊磊很聪明,可一遇挫就发脾气扔玩具。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问题在于“想法超前于能力”——他想搭复杂火箭,可小手还跟不上。明白了这点,我不再制止他,而是提供更适合的材料,并在他想放弃时及时鼓励。当我用研究的眼光看待他,“问题”就成了教育课题,日常琐事也变成了有价值的探索。

  从“知识传授者”变为“环境创设者”。别总想着“我要教什么”,多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环境”,把孩子的主导权还给他们,自己从疲惫的“输出者”变成从容的“支持者”。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一场雨、一个新玩具,都可以成为项目活动的起点。当看到孩子们因为我创设的环境而沉浸探索,那种成就感远大于其他任何奖励。

  既做“孤勇者”,也做“共同体建设者”。我认可独立精进的价值,教育确实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教育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是团体赛。作为党员,我主动融入集体,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也坦诚提出自己的困惑。开放的心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在交流中不仅获得了方法,更重拾了初心。

  总之,用研究的眼光发现价值,用环境创设代替灌输,在独立和协作中找到平衡。完成了这三种“视角转换”,我们就能在育人之旅中找到持续的动力和幸福。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