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陈亿,重庆市潼南区朝阳幼儿园,教龄10年,学前教育教学主任、区级骨干教师。
【师者对话】
从教以来,哪一刻让你深刻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请结合案例分享讲述。
6年前,作为新晋年级组长和区级骨干教师,我满怀热情组织第一次教研活动,迎来的却是台下老师们交谈的声浪将我淹没。结束时,那位老师直言“没有多少效果”的话,像一根针扎进心里。委屈与挫败在胸腔翻滚——我能轻松驾驭孩子的课堂,为何在同行面前如此无力?
幼儿园教学副园长的点拨如光照进迷雾:“试试看像给孩子们上课一样做教研。”这句话撬动了我思维的桎梏。幼儿教师最懂如何根据孩子特点设计活动,那么对于专业成长需求各异的教师,何不施行“因材施教”?
我开始了新一轮探索。通过问卷和聊天,我发现老师们有的困于理论落地,有的苦于课堂管理,有的渴望创新灵感。于是我将他们按年龄、能力和兴趣分层,开展针对性教研:为新教师设计实操性强的“悦玩时光”,在游戏化体验中掌握教学技巧;为成熟教师打造“阅读时光”和“观影时刻”,通过案例研讨激发深度思考。教研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变成了共同研习的体验场。
3年前,作为教学主任最关键的突破是创构出“三融合”教研模式:管-理-导融合让制度有了温度,教-科-训融合使学习直击痛点,测-行-炼融合形成成长闭环。这个模式不仅在本园焕发活力,更让我有机会带领集团园教师共同教研,直至站在重庆市邓雪梅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分享台上。
而真正让我震颤于教师职业意义的,是在一次教研活动后。一位曾在我初次教研时窃语的老师拉住我说:“现在的教研,每次都能带走一点能用的东西。”她眼中闪着光,那光我曾在我班上孩子眼中见过——那是探索的惊喜,成长的欢愉。
那一刻我明白了:教师职业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启迪稚童,也在于点亮彼此。从教室到教研台,变的只是场域,不变的永远是那份促进成长的初心。当我们成为他人专业路上的点点星光,教育便在这交相辉映中,完成了它最动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