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躬耕教坛、立德树人,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契机,我们以“师者·闪耀时”系列报道致敬伟大的师者。通过与师者的笔尖对话,发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传递“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专业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教育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敬仰,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璀璨篇章。
刘琳琳,重庆市大佛初级中学校英语教师、班主任,教龄7年余,多次获潼南区“先进个人”,2023年获潼南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师者对话】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因材施教”方面,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如何帮助不同特质的学生成长?
在近八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信每个学生都独一无二,不可能通过教育将其流水线般地打造,“因材施教”本质上是因势利导,并非简单的分层教学。
小黄(化名)是我教育生涯中心血投入最多,却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学生之一。
刚担任小黄的班主任和政治老师时,他几乎是所有问题学生的“问题”集合体:课堂睡觉、冲动易怒、打架飙车、抽烟喝酒、诬告教师、父母离异、长期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教育过程中,他甚至想打老师。这孩子浑身是刺,却渴望被关注。
我深知对他一味说教训诫毫无作用。只有抓住教育契机“因材施教”三步走。
首先,共情教育。一次小黄因发烧请假时,影响了父亲打牌,其父亲便破口大骂,不同意请假。我用手摸他额头,确实很烫,就电话里严厉训斥了他父亲,并在小黄面前严厉指责他父亲,以获得小黄的信任。他回教室后,我又给他父亲回电话温柔耐心地解释交流。后来,小黄专门写信说道:“刘老师,自从您对我爸发了火,我爸对我好多了,一直以来,我爸感觉他自己就是老大,从来没人敢吼他,没想到你为了我竟然对他发那么大火。真的谢谢。以后我会尽量不惹事。”从此,他行为习惯确实好转了。
其次,价值找寻。我专门安排他把办公室3个科任老师的办公桌收拾整洁,并悄悄叮嘱这3个老师找机会专门对小黄表达了感谢表扬,小黄脸红了。我开玩笑地说:“哟,还不好意思了?”他坦言一直被打骂长大,从未被表扬感谢过,突然被尊重,很束手无策。我顺势鼓励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他毅然接受了。
最后,方向引领。闲谈时我了解到他在家都是靠自己做饭菜吃。我就故意向他咨询菜品的做法,他很耐心地教我,我做成后便拍照给他炫耀,他就更自信地介绍更多菜品。彼此信任越多时,我便趁机引导他未来可以从事厨师职业,初中毕业时他选择了中职的烹饪专业。他越来越自信、沉稳,还时不时地跟我分享自食其力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小黄的成长蜕变让我彻悟:不要给任何一个孩子贴“差生”的标签。对于像小黄这类孩子,他们并非传统的学业之“材”,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训诫,而是能因势利导成为温暖他的那束光,指引他向光而行,潜心积淀,自立自强,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