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融入课程,会呈现出怎样的鲜活课堂?9月11日,重庆一中课程文化节开幕,多元、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令学生目不暇接,校园里一幅“五育融合”的育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课程文化节现场,同学们透过显微镜探寻微观世界的奥秘。
课程文化节现场,“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区域人气高涨,学生们站在展板与实验设备旁,透过显微镜探寻微观世界的奥秘,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据了解,作为响应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的重要载体,“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课程以高中生物课标为纲,将微生物知识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发酵工程等现实议题紧密结合。
“咏物小趣——没骨花鸟美育实践”课程展示区。
花鸟画的扇子、徽章、明信片……来到“咏物小趣——没骨花鸟美育实践”课程展示区,现场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孔雀石、珊瑚、蓝铜矿等天然矿石的色彩之美,还展出了师生的手工作品。据介绍,“咏物小趣——没骨花鸟美育实践”课程是为适配不同学生的审美特质与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将传统没骨花鸟画与语文、生物、政治等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工具认知、绘画创作中感受传统艺术之美。
同学们争先体验漆扇制作活动。
“现场做漆扇”活动亦是热闹非凡,吸引着同学们围拢在摆放着工具与半成品的桌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漆扇,将传统工艺融入实践创作。还有《红楼梦》AI大模型现场体验环节,同学们借助“古今问答”对话模型,模拟红楼人物互动,在沉浸式情境中感受经典文化魅力。
校园里,同学们进行黑白棋子的对弈。
学生社团同样是课程文化节中一道亮眼的风景。作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重庆一中的围棋课程与围棋社形成“课社联动”的培养模式:校内开设专业围棋选修课程,配备专属围棋教室。课程文化节期间,“现场下围棋”区域坐满了对弈学生,他们在黑白棋子的对弈中磨练意志、提升思维。
从探秘微观世界的科学课堂到笔墨丹青的美育天地,从传承非遗的匠心实践到纵横棋盘的思维博弈,各类特色选修课程、项目式学习与社团活动,展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呈现了“以课育人”的生动实践。
“100多门校本课程、19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7个市级课程创新基地,共同构建起必修课、选修课、竞赛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据介绍,这一体系的搭建,始终围绕“顺应政策、服务学校、赋能学生”的核心,紧跟新课程标准的“素养本位”导向,以丰富的课程供给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更以多样化选择适配学生不同特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在课程生态场中发现自我、成就自觉。
重庆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课程文化节的巡礼,既是重庆一中课程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重庆一中将继续以“熠熠好课”滋养学生心田,让“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在涓滴浸润中落地生根,助力更多师生在课程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