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区县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暨重庆市渝北区教学改革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在渝北实验中学举行。
活动第二天,主要以课堂观摩、专家点评和微讲座的形式进行教改成果展示。教改成果展示活动中,渝北实验中学教师邓红梅,聚焦STEM教育创新实践,以课例《8D迷城救援:守护疫苗》,展示了渝北区跨学科融合教学成果。课堂以重庆独特的8D地貌为背景,创设“精准空投疫苗”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化身工程师,在材料、时间有限等多重约束下,完成疫苗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教学中融合PBL与支架式教学策略,学生综合运用科学原理、技术应用、AI辅助设计、工程流程及数学测量方法,分组完成装置构建,模拟12米高空环境,进行投放测试。课例设置多维评价,聚焦装置结构、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推动学生在实证中迭代优化,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渝北区实验中学校邓红梅老师课例展示《8D迷城救援:守护疫苗》。
渝北实验中学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黄锡彬对观摩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课堂深度体现了“做中学”的STEM教育精髓,有力凸显了STEM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更生动展现了渝北教师在跨学科实践中的前瞻视野。课程结尾延伸至航天返回舱、无人机送药等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与科技前沿的共融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
渝北实验中学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黄锡彬点评观摩课。
随后,渝北区教育学会会长、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所长曾亚琼,以《从“拼盘”到“熔合”:渝北区STEM教育深度教研与课程设计实践》为题作专题讲座。她指出,STEM教育应超越学科“拼盘”,迈向真实情境下的“熔合”,并开发“三维整合模型”:以真实问题为“锚点”的情境设计、以跨学科知识为“内核”的深度融合、以素养发展为“出口”的综合评价,曾亚琼还结合《智慧农场灌溉》等案例,阐释具体实践路径。她建议,通过开展主体化备课、工具化评审与协作化成长来深化教研,推动STEM教育从“亮点项目”走向“常态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土壤。
渝北区教育学会会长、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所长曾亚琼作专题讲座。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协同则强,融合则兴。今后,渝北区将以STEM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三维整合模式”实践,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