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机器手臂正在安装轮胎。(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赛力斯超级工厂是赛力斯集团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总投资125.2亿元,占地面积2700余亩,于2024年2月5日投产。它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核心,主要负责问界系列高端车型的生产,关键工序100%自动化,物流与生产效率居行业领先水平。
听不到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也闻不到丝毫油污与粉尘的味道,成千上万台精密设备协同运转,奏响一曲和谐厚重的交响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眼前像是秩序井然、高速运转的“机械森林”:在地面,上百台自动导航运输车(AGV)沿着既定的磁轨悄然滑行,精准地将物料送往生产线各处;半空中,数千支橙色的机械臂挥舞,以毫秒级的精准度进行抓取、焊接与涂胶作业。
这幅极具冲击力的现代汽车产业场景,正是今日重庆城市气质的一面棱镜,清晰地折射出这座城市正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双翼,向着高端化的未来蓬勃生长、向新而行。
“机械森林”的智能核心
智能,是赛力斯超级工厂的底层代码,也是记者最强烈的感官体验。
走进冲压车间,一条全封闭的自动化高速生产线正在工作,巨大的隔音罩将噪音牢牢锁住,一块块钢板被送入其中,经过巨力冲压,瞬间成型,让人在近处清晰感受到万吨巨力之下的精准与从容。
不远处,一台自动蓝光测量系统正以人眼难以企及的速度扫描冲压件的每一个曲面。车间现场负责人介绍,它的检测精度高达0.05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效率却是传统检测方式的3到5倍,任何微小的瑕疵都无法逃脱这双“火眼金睛”的审视。
隔壁的焊装车间是机器人的主场,实现了100%的自动化率。由于有先进的冷连接工艺,焊接过程几乎看不到火花,只有机械臂在精准地执行着上料、涂胶、连接等一系列动作。
涂装车间里,全国首批应用的七轴喷涂机械臂正大显身手,灵活地探入车门的内板、车身的缝隙等复杂区域,进行360度无死角喷涂,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工业美学。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肌肉”的进化,那么一套无处不在的AI视觉检测系统,则为这座工厂装上了真正的“超级大脑”。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就像一位拥有上帝视角的质检官,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生产全过程。它不仅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发丝级瑕疵,还能通过分析设备的高频振动数据,提前预判故障。
打造高效绿色共生“生态圈”
绿色,是未来出行的底色,赛力斯超级工厂在技术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将绿色理念从产品延伸到了整个制造生态,让人看到了可持续的工业未来。
在厂房外部,一条条银白色的空中连廊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连接了不同的厂房。这正是赛力斯首创的“厂中厂”模式的物理体现,把数十家核心供应商直接“请”进了园区,颠覆了传统的供应链逻辑。
“当总装线上需要一个座椅时,指令发出,隔壁供应商的生产线能在20分钟内完成生产和调整。”工厂物流部门负责人介绍,“座椅会通过连廊直接输送到指定的工位上,全程无需公路运输、二次包装和仓储中转。”
这种“门对门”的无缝对接,不仅将供应链效率提升到了极致,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物流带来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厂区内,几百台AGV小车在智能调度系统的指挥下,安静而有序地穿行,就像这座绿色工厂内部高效循环的“血液”,将成千上万种零部件精确、准时地输送至每一个“细胞”。这种将产业链升级为高效、绿色、共生“生态圈”的模式,正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风景线。
“重庆造”迈向高价值
在总装车间的尽头,一辆崭新的问界M9在完成所有检测后,车灯亮起,缓缓驶出。这款售价超过50万元的旗舰SUV,不仅是赛力斯品牌的力作,更是“重庆造”汽车在智能化、绿色化双重赋能下,成功迈向价值链顶端的缩影。
问界M9等高端车型的持续热销,像一条“鲶鱼”,搅活了重庆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水系”,“是领先的智能化保证了我们能制造出复杂且高品质的产品,是科学的绿色化理念让我们赢得了面向未来的竞争力。”赛力斯一位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
2024年,“重庆造”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单车平均价值,从上一年的16.3万元跃升至23.6万元,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占比已达到48.3%。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48.93万辆,增长25%,新能源整车增加值同比增长19.6%。这背后,是重庆汽车产业一场深刻的价值重塑。
目前,重庆已集聚了543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从“三电”核心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全链条布局。以长安、赛力斯等“链主”企业为核心,一个技术领先、协同紧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这座城市崭露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