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22日电 “选择重庆,就是站在了发展的风口上”“希望青年朋友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在这里深耕事业,与重庆共同成长”……在日前举行的2025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媒体群访活动中,来自政策研究、国际协作、科研一线等多领域的嘉宾与媒体进行互动,解读大会成果,传播人才强音。嘉宾们认为,重庆提出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体现出在人才战略上的系统思维与改革决心,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重庆人才强市建设呈现出蓬勃的活力,新型科研机构等平台拥有让青年“快速成为主角”的机制,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

本次大会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以“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牵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搭建起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交流与项目对接平台。大会设置政务、会议、引才、赛事四大板块15场主体活动,通过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会议、全球引才洽谈会、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等系列活动,构建“会、引、赛”深度融合的引才育才新模式,引进优秀人才近4000名,签约人才项目260个,推动高层次人才与科技成果在渝落地转化。
群访现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副教授朱士松与西南交通大学党的建设与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吴江、金凤实验室青年学者张宇程、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2025年度主体赛揭榜攻坚赛道金牌得主罗阳、“金牌陪跑人”实战争锋大赛-孵化器管理人赛道金牌得主梅惠玲、“金牌陪跑人”实战争锋大赛-职业经理人赛道银奖得主谢秀敏进行对话。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重庆人才生态建设的体会。
吴江就本次大会期间成立的“西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智联体”进行了解读。智联体以重庆大学为会长单位,整合了西部各地区、各高校的人才研究力量,形成了有组织的科研新范式。其中,“智”是核心,重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人才供需与政策效果的智能感知;“联”是基础,促进高校、产业、政府跨区域互联互通,形成协同研究网络;“体”是形态,通过有组织的课题发布与研讨,实现各机构“有分有合、有专有兼”的有机联动。
作为第六届亚洲—大洋洲神经病理大会的深度参与者,张宇程介绍了重庆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国际视野,以及金凤实验室扮演的“连接器”角色。该实验室以学术平台推动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并致力于建设国际病理研究中心。同时,依托重庆生命健康产业的全链条资源,搭建“产学研医”协同平台,助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她认为,重庆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建议有意来渝发展的青年科研人才,重点关注前沿交叉领域。
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2025年度主体赛揭榜攻坚赛道金牌得主罗阳来自重庆大学医学院。此次,他与意大利专家联合开展的可喷雾辅料项目荣获金奖。他认为,这次大会对项目作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助推”。从全球招募到揭榜、推广,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委组织部等多部门大力宣传,让国内外项目彼此了解。大赛搭建平台,汇聚评委、指导专家与高水平选手,进行赛场竞争、赛下交流,各展所长。项目落地后,重庆举办多样活动,展现引才育才文化。再加上后续全方位人才扶持政策,形成了贯穿项目全流程、覆盖多方面的强大助力体系。
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群访活动通过嘉宾分享与媒体提问的形式,展现了重庆在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过程中的新图景、新作为,助力更多人才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据悉,重庆正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能级人才平台、优化全周期人才服务等举措,持续营造最优人才生态,让巴渝大地成为英才荟萃、创新创业的热土。

